1、鎘污染是怎樣造成的?
鎘是一種環境污染物。工業生產中,含鎘工業廢氣擴散并自然沉降,蓄積于土壤中,鉛鋅礦的選礦廢水和有關工業(電鍍、堿性電池等)廢水排入地面水或滲入地下水,污染水源和土壤,再通過灌溉、種植等途徑污染農作物。
2、鎘污染對人體有什么危害?
鎘可通過食物、水、空氣、吸煙等途徑進入人體。通過消化道攝入鎘的吸收率約為5%。膳食是人體攝取鎘的最主要途徑,其中,大米是非職業人群膳食鎘暴露的主要來源。
鎘在腎中累積到一定量,主要危害腎臟和骨骼。鎘會在腎臟中累積,嚴重的可導致腎衰竭;對骨骼的影響則是骨軟化和骨質疏松。鎘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前提是幾十年長期、較大量地吸收。
3、什么是“痛痛病”?
上世紀60年代日本富山縣出現一種怪病,臨床上最先表現為腰疼、背疼、膝關節疼,以后發展到全身疼痛,故名“痛痛病”。“痛痛病”由慢性鎘中毒引起。當地土壤及飲水中鎘含量明顯高于其它地區,受污染的水稻平均含鎘量4.99mg/kg,最高達68.7mg/kg。患者體內鎘負荷遠遠高于正常范圍。
通常情況下,只有罹患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多年的病人才會出現“痛痛病”,而且比例較小。在日本,長期大量攝入鎘的人中,平均每10萬有300人出現這一病癥。
4、大米中鎘限量標準是多少?
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規定大米中鎘限量標準是0.2mg/kg,這與歐盟的標準一致;日本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規定大米中鎘限量標準是0.4mg/kg。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一生中每月總鎘攝入量不超過1500微克,便可認為是安全的。
5、如何預防與應對?
政府部門當務之急是在監測基礎上及時公布不合格大米信息,并嚴格對不合格產品進行處理;在查清污染源的基礎上,重點做好高鎘污染區大米的管理;對已查清的重點污染農田,開展源頭控制,做好農田科學規劃和食用農作物安全種植,減少人群的鎘暴露;解決大米鎘污染的根本之道還在于環境治理,從源頭上加以預防。
對社會大眾,提倡膳食多樣化,尤其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居民,適當增加主食品種以分擔部分風險;另外,保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均衡攝入,降低人體因缺鈣、缺鐵、維生素D缺乏等營養不良狀況對鎘過量攝入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