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業界新聞
Industry News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業界新聞 > 行業資訊

河南將去往何方

發布時間: 2020-04-16 點擊次數: 1879次




有很長一段時間

河南對自己的未來都是迷茫的

它位于“天下之中”

人稱“中原”“中州

卻遠離大海

也早已不是中國的政治中心 

政策傾斜以及得風氣之先的事

基本與它無緣

(河南位置示意,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孕育過“中華文明”

是群雄逐鹿之所

輝煌時

中天之日

衰落時

又如斷崖般直落谷底

逡巡徘徊長達800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河南歷代杰出專家分布,可以看出河南的興衰階段,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繆進鴻《長江三角洲與其他地區的人才比較研究》)


它性格“中庸”

有一定的礦產資源

但又不像它的北部鄰居山西那樣出眾

它也有一定的水利條件

但與它的南部鄰居湖北相比

完全無法相提并論


它有多個古都

但那種氣韻早已被戰亂毀壞

遠不及它的西部鄰居陜西

它的人口眾多

但與它人口相近的東部鄰居山東相比

卻更容易受到歧視

(河南周圍省份特征,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于是

河南只剩下

一個“落后”的農業大省的形象

這16.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這1億852萬的人口

未來究竟在哪里呢?


1949年

新中國成立

一部河南人的探索史隨即展開

曲折跌宕歷經70年

方向終于愈發清晰而明確

中原也好、中庸也罷

河南最顯著的特征

一個“中”

將逐漸迎來全新的含義



工業內陸

1949-1957


這個階段

河南的“中”

是地處中部內陸

意味著相對安全的國防條件


新中國建立后

實現全國工業化成為第一要務

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外部威脅

河南地處內陸的位置

有利于保護重要的工業基地

因此成為國家重點工業建設區

以當時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為例

有10個安排在了河南

(156項工程分布圖,可以明顯看到避開了東部沿海地區,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依據董志凱等《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156項建設研究》)


河南的數個城市

也于此時脫穎而出

其一是鄭州

鄭州交通方便

京廣和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

1954年

河南干脆把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

它從此成為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0年代河南的鐵路線,當時京廣線尚未完全貫通,名為京漢線,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


同時

河南作為全國主要的產棉省

鄭州從民國起便是重要的棉花集散地

原料供應充足

(1950年代中國棉花主產區分布示意,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再加上充足的勞動力

和中原地區廣袤的銷售市場

鄭州被確定為中國六大紡織工業基地之一

1953-1957年

國家以一年一個廠的驚人速度

一口氣在鄭州建成五家大型棉紡織廠

建成區面積比當時的鄭州舊城區還要大

(鄭州紡織城與舊城,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依據郝鵬展《論近代以來鄭州的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


工廠有了

熟練工人卻嚴重不足

來自上海的紡織女工盛婉

一個人在三四年時間內

手把手帶出600多名徒弟

更多的盛婉不斷裂變

最終形成了鄭州的10萬紡織大軍

(鄭州紡織廠的女工,僅作示意,攝影師@延婧)


她們是那個時代的高級白領

收入、地位超過軍人和一般的干部

令人艷羨

鄭州的父母們望女成龍

用河南話對孩子說道

(引自《鄭州棉紡業的前世今生》)

“妮兒妮兒,快點長,長大好進紡紗廠”


通過鐵路

棉花源源不斷地運來鄭州

在10萬紡織工人的手中

棉花變成紡織產品

再源源不斷地運向全國

一個紡織奇跡誕生了

鄭州工業總產值

比1949年增長460倍

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紡織工業城

(紅色建筑是保留至今的鄭州國棉廠蘇式建筑,攝影師@焦瀟翔)


鄭州之外

河南崛起的第二座城市

便是洛陽


洛陽地處盆地

四面環山

一面有黃河之險

在河南的所有城市中

國防條件最為優越

(洛陽周邊地形圖,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洛陽周圍的山地

還有大量的礦產資源

可以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料

例如用于生產優質玻璃的砂巖礦

宜陽、伊川等處的煤炭

再加上它靠近晉煤南運的南出口

礦產的供給優勢明顯

(河南主要礦產資源分布,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



除此之外

洛陽還是北方少有的富水城市

洛河、伊河蜿蜒其間

可以為工業生產提供水源

洛河,攝影師@張孟堯


洛陽以東

則是廣袤的黃淮海平原

平原上的城市與人口

正是許多工業產品的消費市場

洛陽與黃淮海平原,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天時地利人和

社會主義祖國一聲令下

農民放下鋤頭

換上了虎鉗、螺絲刀和扳手

變成了產業工人


東北的共產黨員干部

上海江浙的技術專家

紛紛啟程

20萬工業移民及家屬

來到當時僅有7萬人口的洛陽

(洛陽一拖的毛主席雕塑,攝影師@王琰琰


他們大部分年齡在20-30歲

正值青春年華

國家總理周恩來

用四個“中國第一”

當面為他們鼓勁加油

1959年10月12日周恩來視察一拖時的講話

“你們要記著,你們是'中國第一’啊!要出'中國第一’的產品,出'中國第一’的人才,創造'中國第一’的業績!”


命運的轉變

建設社會主義的夢想

讓年輕的工人充滿

學習的勁頭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干部們也是風清氣正

作風扎實

(1959年10月12日周恩來總理視察一拖,圖片源自@東方紅農耕博物館)

 


正是在這種干勁下

洛陽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

都僅用三四年時間便建成投產

之后又陸續建成

礦山機器廠、熱電廠、銅加工廠

高速柴油機廠、玻璃廠、耐火材料廠等

洛陽礦山機器廠,現在的中信重工,其研制的大型礦山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攝影師@黃政偉)


為解決重工業男性工人比例過重的問題

還“貼心”地增建了女工較多的棉紡織廠

合稱國營十大廠

(洛陽部分大廠所屬行業及產品,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孫躍杰《洛陽156工業遺產群歷史研究與價值剖析》)


建廠過程中

需要避開洛陽眾多的古墓

根據蘇聯專家的建議

建廠籌備處使用現代鉆機在地面上

鉆出許多深達幾十米至上百米的鉆孔

卻仍不見古墓的蹤影


于是

籌備處請出洛陽市公安局局長李沖舟

李沖舟又“請出兩個盜墓賊

定做了100多把盜墓鏟

安排一組人人手分配一把

排成一排每隔一定距離鉆一個孔

很快便可以知道

一片土地下方是否存在古墓

遠比鉆機成本低而效率高

(“洛陽鏟”的使用場景示意,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作為“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工具

李沖舟將盜墓鏟更名為洛陽鏟

新名稱隨即超越“盜墓界

成為全國知名的“神器

(上述歷史依據蘇遠《洛陽拖拉機制造廠初創時期的回憶》;“洛陽鏟”僅為盜墓者或文學界用名,考古學界經過改進,稱為“探鏟”;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國營十大廠中最受矚目的是

第一拖拉機廠

它承載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夢想

當建廠的消息傳出

全國人民都已知曉

耕地不用牛的時代即將到來

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樣飛來

僅僅幾年后

“東方紅”名的拖拉機就遍布全國

(洛陽一拖,攝影師@黃政偉)


也造就了人民幣上標志性的

香車美女組合

駕駛一臺東方紅拖拉機

當年中國農民最神氣的時刻

(一元紙幣上的東方紅拖拉機,人物原型為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


在城市建設上

這些工廠沒有建在老城

而是在8千米外開辟工業新城(澗西區)

老城與新城之間是新的城市中心(西工區)

三者形成了東西綿延15km、南北寬3km的

帶型城市


北京、西安等古城以老城為中心

攤大餅式地建設

在洛陽被完美避免

也很好地保護了古都的地下文物遺存

同時由于南北距離較窄

無論身在城市中的任何位置

都距離城外的自然生態環境較近

生產、生活相當宜人

這種模式便是城市規劃中著名的洛陽模式

(洛陽模式,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


在這種極具前瞻性的規劃下

整個洛陽工業新城

廠區布局規整宏大

道路橫平豎直、路面寬闊

洛陽一拖,攝影師@趙霜迪)


生活區同樣規劃整齊

大量的蘇式建筑

用料實惠、寬大沉穩

充滿著共產主義的浪漫熱情

(洛陽澗西蘇式建筑群,攝影師@林治坤)


廠區和生活區之間

則規劃寬達200-500米的林帶

生活區內的綠地也達人均10平米

道路兩側亦種植法國梧桐、雪松等高大林木

至今仍為洛陽的一道風景

(洛陽的道路,攝影師@王煜文


至此

經過如火如荼的工業建設

洛陽由一座殘破的農業文明城市

一躍成為新興的工業城市

四面八方的人口

欣欣向榮的產業

有如1980年代的深圳

(現在的洛陽,攝影師@楊哲


除了鄭州和洛陽

另外幾座城市也是風生水起

因為煤礦生產

平頂山焦作鶴壁

三座新城拔地而起

(河南主要煤礦分布與主要煤業城市,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因為在黃河中上游修建水利樞紐工程

三門峽也從無到有完成建設

三門峽水利樞紐泄洪,攝影師@王鐸


大規模的工業建設

極大改變了河南的基本面貌

一切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

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開始更加沸騰

一場風暴即將誕生



沸騰之心

1958-1978


1958年

大躍進開始了

也許是受到已有成績的鼓舞

也許是對未來發展太過渴望

在國家政策出現冒進時

河南的表現也格外激進

這個階段

河南的“中”

代表著沸騰的風暴中心之一


1958年4月20日

河南省遂平縣

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遺跡,攝影師@劉杰)


3個月后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試行簡章》

便擺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面前

簡章規定


“將一切公有財產全部交給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補,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合作”


主席對此大加贊賞

全國各地隨即掀起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組織軍事化、生產戰斗化、生活集體化

社員們在集體食堂里放開吃喝

共產主義似乎已經提前到來

上述歷史依據王來青《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興衰錄》;下圖為人民公社集體食堂,圖片源自@維基百科)


不僅如此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還喜上加喜

當地小麥平均畝產達到2105斤的“喜訊”

登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

這種浮夸行為被稱為“放衛星”

因為以當時的生產條件

多數田地畝產不過100-200斤


“衛星”在河南及全國越放越大

3000斤、4000斤、5000斤

直至8000斤

水稻“衛星”更是達到畝產數萬斤

(因為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人們認為糧食畝產的提高堪比衛星上天;下圖為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報,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虛報的畝產

意味著需要上繳更多的糧食

一切歸公的人民公社

打擊了農民個人的勞動積極性

集體食堂的大吃大喝

又浪費了有限的存糧

再加上大煉鋼鐵抽調了大量人力

許多田地無人收割


諸多原因迭加

糧食生產跌入谷底

大饑荒隨之而來

河南成為人口損失最慘重的省份之一

(1955-1965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可以明顯看到出現了一個低谷,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孫建國《現代河南經濟史》)


大躍進和大饑荒結束后

1966年

文革又接踵而至

糧食、日用品

所有物資憑票供應

人民窮到了極點

(1972年的河南省流動糧票)


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中

仍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意志的人

就像金子一般閃耀


1954年

26歲的楊貴

就任林縣縣委書記

這是太行山東麓有名的窮縣

境內山高巖陡

土地貧瘠且旱災頻發

(林縣位置,1994年改為縣級市林州市,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年輕的楊貴頂住了壓力

在一片浮夸風中

沒有虛報糧食畝產


1960年-1969年

為給林縣引入水源

他又帶領全縣人民

劈開山頭1250座、鑿通隧洞180個

修建了人工引水渠紅旗渠

修建過程中

林縣不僅沒有餓死人

還向外地支援了1000萬斤糧食

紅旗渠,上述歷史依據郝建生《楊貴與紅旗渠》,攝影師@寒冰


在新鄉輝縣

郭亮村的村民決心改變因大山阻隔而帶來的貧困

他們用自已的雙手和鐵錘等簡易工具

費時5年多

硬是在峽谷絕壁中

鑿出了一條長達1300米的掛壁公路

(郭亮村掛壁公路,攝影師@董建軍


而在1962年的蘭考縣

混亂的局面下

風沙、內澇、鹽堿等三害

愈演愈烈

大批災民外出逃荒乞討

(蘭考縣位置,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剛上任的縣委書記焦裕祿

時年40歲

他在不少于2500km的實地走訪中

找到治理三害的方法

包括興修水利

以及大規模栽種速生樹種泡桐


由于肝病病情惡化

在蘭考不到兩年的焦裕祿

便病重去逝

惟有他種下的泡桐大樹成蔭

庇護著蘭考居民

蘭考泡桐樹


另一方面

狂熱與混亂之中

一個新的問題正在呈現

它將在未來成為影響河南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人口爆炸



中央大倉

1979-2003


大躍進結束之后

河南人口迎來了“報復性”反彈

加上文革時期

人口生育完全失去控制

1963-1977年

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長2146萬人

速度驚人


隨著人口基數大增

即便后來實行了計劃生育

勢頭也已無法阻擋

到了1997年四川與重慶“分家”時

河南總人口已達9243萬

此后直到2005年

連續9年河南都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

(上述數據以常住人口為口徑;下圖為1959-1978年河南省人口增長趨勢,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孫建國《現代河南經濟史》)


如果說

中國的改革是貧窮逼出來的

那么河南的改變則是

超大基數的貧困人口逼出來的

從1979-2003年

這一階段河南的“中”演變成了

中國的中央糧倉中央廚房

以及中國勞動力資源的中央倉庫

我們將其合稱

中央大倉


1980年

河南固始縣陳營村

開始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分田到戶的第一年

村民蔡林義一家便獲得了大豐收

(河南長垣段黃河灘區玉米地,攝影師@劉辰)


靠著賣糧的收入

蔡林義之后又種了4000多棵樹苗

承包了3個魚塘

養了4頭驢、2頭牛、3頭豬

21只羊、100多只鵝

還購買了榨油機、磨面機

磨粉、打油、做掛面、做豆腐

多種副業經營得紅紅火火

河南省第一個公開褒獎的

“萬元戶”

誕生了

(萬元戶蔡林義家的收入構成,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1981年9月7日河南日報的報道《萬元戶——訪固始縣陳營大隊社員蔡林義》)


貧窮曾經限制了農民們的想象力

當限制解除

智慧、膽量、運氣

便一股腦兒地迸發出來


像蔡林義這樣富裕的農民購置起拖拉機

東方紅“突突突”地奔馳在大平原上

農民們忙時耕地

閑時搞運輸

開著拖拉機奔向萬元戶

(洛陽一拖制造的8檔小四輪拖拉機,來源@東方紅農耕博物館


與此同時

對農業科技的重視

新的農作物品種不斷被培育

1981-2000年的小麥種植為例

河南省小麥品種歷經4次迭代

在種植面積穩定的基礎上

單產大幅提高

小麥總產量占到全國的1/4

(河南省小麥品種更換情況一覽,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河南種業50年》)



畜牧業同樣成績斐然

以2000年為例

河南14項畜牧業生產指標

位列全國前三

成為名副其實的畜牧業大省

(2000年河南主要畜牧生產指標在全國的位次,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依據胡廷積《河南農業發展史》


超過人們慣常認為的

新疆、內蒙古、青海等傳統牧區

(現代化的駐馬店正陽縣君樂寶牧場,攝影師@朱哲)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

農業機械化的初步展現

以及科技的進步

三者共同發力

河南由一個時常被饑餓困擾的省份

蛻變成了中國人的大糧倉

可謂“河南熟、天下足”

(河南省濟源市梨林鎮大許村小麥機作業場面,攝影師@鄧國暉)


不過僅僅成為糧倉是不夠的

河南還要再升一級

成為中國人的中央廚房


1990年

鄭州第二人民醫院的副院長陳澤民

改行賣起了速凍湯圓

1992年

52歲的河南漯河肉聯廠廠長萬隆

一口氣從國外引進了10條生產線

專門生產一種“時尚”的肉制品

火腿腸

(速凍湯圓,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借助河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

陳澤民與萬隆的人生徹底改變

賣湯圓的副院長

成了三全食品的創始人

賣火腿腸的廠長

成了雙匯集團的掌舵者


如今

河南以一省之力生產了

全國85%的速凍水餃

75%的湯圓、50%的火腿腸

以及33%的方便面

河南農產品加工年產值全國第一

糧食、肉類加工能力全國第一

中國人的餐桌

就這樣被河南改變了

上述數據依據新華網《河南速凍食品豐富世界餐桌》;下圖為鶴壁永達食品產業園的分割車間,肉雞經過宰殺和脫毛后,通過流水線將被分割)


然而

農業生產、食品加工

對勞動力的吸納是有限的

上千萬河南人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走出省外

謀求全新的發展

河南成為勞動力輸出大省


佼佼者成功經營起

自己的商業帝國

(許家印,河南太康縣人,1990年代南下廣東創辦恒大。下圖為恒大集團總部廣州恒大中心,攝影師@陳國亨)


更多試圖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普通人

則變成了

新疆的摘棉人

大城市的建筑工人

(改革開放后,開鑿了紅旗渠的林州人組建建筑隊,在全國多個城市打造出建筑精品,發展出頗具實力的建筑經濟;下圖為由林州人承建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攝影師@馮思緒


或者是帝都的保安

等等

(唐河縣的許多在京務工者從事保安工作,約有2.6萬人,占了帝都保安總數的三分之一,逐漸形成“唐河保安”的品牌;下圖為示意,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伴隨著人口流動

對河南人的地域歧視

也在這一時期甚囂塵上

(2005年某地派出所在轄區懸掛“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隊”橫幅,下圖為當時的網站報道截圖)


然而歧視存在與否

根本要靠自身的強大來解決

河南的“中”

在經過三個階段的摸索后

終于迎來了關鍵性的定位



中土世界

2003-2019


2003年-2019年

河南正式提出并實施“中原崛起”戰略

這一階段河南的“中”

不但自身實力越來越強

而且向外成為連接四方的樞紐

強化中心連接四方

如同一片自信、自強的

中土世界


2010年

著名的代工企業富士康

將擁有全球50%蘋果手機生產量的工廠

轉移到了鄭州

而鄭州方面同樣給力

一期60萬平方米的廠房及配套設施

在四個月內就全部完工

僅僅一年后

這個新建的工廠便擁有了10萬工人

之后又迅速攀升至25萬

河南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展現無疑

(鄭州富士康工人,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但僅僅人多是不夠的

iphone的生產需要與時間賽跑

延誤一天都意味著市場的損失

河南鮮為人知的另一個優勢

成為新產品爭分奪秒的關鍵

因為河南不沿邊、不靠海

卻是中國的“天空之心”


從鄭州出發1.5小時的飛行航程內

可以抵達全國近2/3的重點城市

覆蓋全國3/5的人口

距離短、覆蓋人口多

這就是河南在航空時代的優勢

(鄭州航空港人口和GDP輻射地理范圍,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依據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官方網站)


從全球各地運來的零配件

被工人們快速組裝成

一臺臺嶄新的iphone

再快速發往全球消費者的手中


富士康之后

天空之心的優勢被更多企業發現

2012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47.07%

2013年同比增長69.13%

2014年同比增長44.86%

······

堪稱全球貨運增長最快的機場

沒有之一

鄭州機場飛機降落,攝影師@焦瀟翔)


如今

鄭州機場已經形成

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

輻射全球100多個城市的國際樞紐航線網絡

客貨運規模高居中部地區“雙第一”

(鄭州新鄭機場T2上空的“航跡”,攝影師@趙亮


除了“天空之心

陸地之心同樣出現在了河南

2010年鄭州到西安的高鐵開通運營

2012年鄭州到石家莊

和武漢的高鐵開通運營

2016年鄭州到徐州的高鐵開通運營

高鐵在河南形成了一個十字交叉

(2016年河南高鐵網絡,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


而河南的雄心豈止于此

他們率先提出建設

米字形高鐵網絡

向西北連接太原、向東北連接濟南

向西南連接重慶、向東南連接合肥

4小時的高鐵圈可以覆蓋

除珠三角外的全國主要經濟區域

(建設中的米字形高鐵網絡,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


天空之心、陸地之心

交通優勢爆棚的中土世界

展現出超強能量

快消品牌Zara的最新款服裝

第一天落地鄭州機場

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擺上北京上海的貨架

鄭州機場貨站,攝影師@靳晰



包括紡織品、汽車配件在內的1300余種貨物

通過從鄭州出發的鐵路

(中歐班列)

到達歐洲市場

可以比海運縮短3/4的時間

(中歐班列鄭州國際陸港,攝影師@焦瀟翔)


在交通活力的帶動下

一個以鄭州為中心

涵蓋五省30個城市的

中原城市群

正在崛起

(中原城市群,制圖@鄭伯容&鞏向杰/星球研究所,依據《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總結


從1949年-2019年

從工業內陸到沸騰之心

從中央大倉到中土世界

河南

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經濟自信

(河南省GDP總量排名位列全國第5,制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作為一個內陸省份

河南

沒有天賜的豐富礦產

沒有優良的海洋大港

沒有經濟特區之類的政策傾斜

(鄭州“大玉米”,攝影師@靳晰


一億河南人

硬是在一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

殺出重圍

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鄭州國棉廠廠址建立的新工廠,昔日細紗車間人頭攢動的時光已一去不復返,智能化操控減少了人工,提高生產精確度,也使工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攝影師@延婧


這就是

河南

 

相關新聞
上一篇 :沒有了

2015-11-18
Copyright hndzzy.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河南省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豫ICP備20001617號-1 技術支持: 新火線
聯系電話 0371-55150110 地址: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蓮花街5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国产福利在线永久视频|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