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上午11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正式批準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球科學與地質公園計劃(IGGP)”及有關章程和指南,并將已有的所有世界地質公園納入該計劃,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這進一步彰顯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具有國際價值意義地質遺產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重視和決心,同時也標志著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標識正式誕生。
新推出的聯合標識
早在2011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各成員國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要求總干事與成員國協商,探討將現有世界地質公園倡議正式化并將其轉變為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計劃的可能性。為此,相關討論持續展開,直至地質公園工作組成立以后,通過各方的努力,先后經過兩年7次會議的討論與磋商,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工作組向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196屆會議提出了設立國際地球科學和地質公園計劃的最后建議并獲得認可,隨后該項決議被提交至第38屆大會以獲最終批準。
為了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體系”的倡議,我國自2003年起開始申報和創建世界地質公園。200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在北京舉行,并由歐洲地質公園網絡的17個成員及8個中國地質公園共同創建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GGN)。截至2015年10月底,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共有成員120個,分布在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從建立單一保護內容的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到建立保護為主和適當開發的地質公園,我國國家地質公園事業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先后批準建立了國家地質公園186個,遍布了全國3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其中,世界地質公園有33個,穩居世界之首。
目前,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利用方式,地質公園已在地質遺跡與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經濟發展與解決群眾就業、科學研究與知識普及、提升原有景區品位和基礎設施改造、國際交流和提高全民素質等方面日益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效益,充分彰顯了地質公園的價值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地方文化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成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的標桿、踐行生態文明的典范、展示國家形象的名片、促進國際合作的引擎。中國在地質公園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管理模式,也為其他國家地質公園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贊揚說“中國在地質公園建立這一工作中起到了開拓性的推動作用”。2013年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為非洲12個國家舉辦了地質遺跡保護及地質公園建設培訓班,展示了中國地質公園在當地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發揮的作用,有力促進了我國與非洲國家的科技與文化交流。
以此次會議為新的起點和契機,今后我國地質公園將繼續堅持強化保護優先、積極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改進監督管理、深化促進國際合作、加強引導公眾參與,充分發揮我國地質公園的獨特優勢和國際引領示范作用,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據悉,此次大會適逢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有18個國家的元首參加了會議期間舉行的元首論壇,研討今后教科文組織的發展,是參會國家元首最多的一屆大會。大會開幕式由第37屆大會主席、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主持。此次大會將討論下一個雙年度的重大計劃,各國教育部長還將研究制定實施聯合國2030發展議程的路線圖。
第38屆大會開幕式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彭齊鳴率團參加了第38屆大會科學委員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