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0 地質(zhì)化探綜合剖面細則 :
一、目的、布設原則 目的、 是在對異常區(qū)充分踏勘的基礎上,結合區(qū)域控礦因素和主要找礦標志, 選擇成礦條件較好的地段或異常高值區(qū)用稀疏的地化剖面進行控制,以進一 步確定異常的確切位置,迅速查明含礦地段。剖面線布設應垂直礦(化)體 或異常長軸方向,其與地層、地質(zhì)體的夾角大于 60°。
二、剖面測制方法
1.剖面起止點用 GPS 結合地形圖定位,并要反復交會檢查。
2.用皮尺或測繩丈量測段的斜距。測量時皮尺或測繩一定要拉直,并盡 量靠近和平行地面。
3.用羅盤測量測段的方位角和坡度角(仰角為正,俯角為負) 。
4. 詳細作地質(zhì)觀察, 劃分巖層, 研究巖性、 蝕變及礦化情況。 測量巖 (礦) 層、接觸面、斷層等的產(chǎn)狀要素,并注意反映各地質(zhì)體宏觀特征。
5.從測繩或皮尺上讀出各種地質(zhì)界線、產(chǎn)狀、樣品、標本、化石等的位 置。
6.剖面編號: 剖面編號用羅馬數(shù)字表示,如Ⅰ—Ⅰ’ ,Ⅱ—Ⅱ’ 。
7.導線編號: 導線編號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如 0—1,1—2
8.樣品編號: 化學樣 H—121,光譜樣 GP—121,標本 B—10 化探采樣點編號用光譜樣表示。
9.標志: 剖面起止點用木樁作標志,并標明剖面號。每條導線均要留有標志, 并 標明導線號。每個采樣點均要留有標志,并標明樣號。
10.采樣介質(zhì): 不同的找礦方法選用不同采樣介質(zhì)(如:巖石樣—揀塊;土壤樣、巖屑 樣—篩選—5—+20目)
11.采樣方法: 采樣間距 40 米(巖石樣連續(xù)揀塊采樣,巖屑樣采樣深度大于等于 30 厘 米, 采樣時應在采樣點周圍 1-5 米范圍內(nèi)挖 2—3 個小坑組合采集巖屑樣) 異 , 常高值地段或成礦有利地段可適當加密,第四系覆蓋區(qū)可適當放稀,樣重大 2 于 150 克。 注意在礦化情況較好地段用刻槽法采集化學樣,樣重大于 5 千克。
12.記錄格式 記錄格式統(tǒng)一用野外記錄薄,記錄內(nèi)容包括地質(zhì)記錄部分和化探采樣記 錄部分。 地質(zhì)記錄部分: (導線號)0—1 導 (分層位置)20 米 巖石名稱: 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礦化蝕變、宏觀地質(zhì)特征、接觸界線等。 對礦化蝕變特征應重點詳細記錄。 化探采樣記錄部分(寫在正文對應的厘米方格紙上) : 采樣編號 0—1 導 40 米 80 米 GP—311 GP—312 凝灰?guī)r 玄武巖 樣品編號 巖性 (坡度角)+5° (層號)3 注:在剖面記錄前必須注明日期、地點、剖面號、剖面方位、參加人員 及分工、剖面長度等。如在記錄中出現(xiàn)錯誤,只能劃改,不能擦改。
三、剖面圖制圖方法
1.圖頭、比例尺
2.化探部分
(1)用羅馬數(shù)字標明剖面編號,如Ⅰ—Ⅰ’ 。
(2)圖件橫比例尺同工作比例尺,參數(shù)(縱)比例尺采用算術比例尺。
(3)參數(shù)比例尺大小應使異常限值在圖上不超過 2mm,使較低異常值 盡量集中在 1cm 范圍內(nèi),以突出異常高值。
(4)相鄰點之間用直線連接。當異常值大于參數(shù)比例尺上限時,曲線尖 頂截去,改成鋸齒狀連接,并注明數(shù)值。
(5)如果多種元素表示在同一圖中,用不同線條表示。
3.地質(zhì)部分
(1)地形線繪制。
(2)剖面線方向(標于地形線左上方 1.5 厘米處) 。 3
(3)分層位置及層號標注。
(4)巖性花紋(根據(jù)巖礦鑒定名稱修改野外巖石定名,確定最終巖石定 名后方繪制巖性花紋) 。
(5)樣品標注。
(6)標注剖面位置(標注剖面起點經(jīng)緯度座標)
4.圖式圖例
5.責任欄
四、樣品管理 1:10000 地質(zhì)化探綜合剖面樣品種類多、數(shù)量大,每天野外工作結束后, 由專人負責收集、登記。剖面測制結束后,統(tǒng)一匯總。
五、剖面小結 可以在同一成礦帶或異常區(qū)工作結束后,幾個剖面統(tǒng)一編寫一個小結。 具體內(nèi)容為: 1.剖面測制的目的 2.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長度、標本、各類樣品件數(shù)等。 3.取得主要地質(zhì)成果 ①地層 ②構造 ③巖漿巖 ④圍巖蝕變 ⑤礦產(chǎn)(詳述) ⑥異常查證成果(詳述) 4.主要存在問題及進一步工作建議
六、質(zhì)量檢查 實行三級檢查制度。自檢: 野外、室內(nèi)均 100%;互檢:野外不低于 20%, 室內(nèi) 100%;抽檢:野外不低于 5%,室內(nèi)不低于 20%。